发布时间:2021-03-22
城发集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栏目《学史铸魂》第二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湘潭日报评论员文章《让“韶山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让“韶山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3月17日上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奔赴伟人故里韶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围绕“学史明理”这一主题,实地感悟党的奋斗史、创业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学习党史,“明理”是基础、是首要、是前提。那么,学史明理,该明白哪些“理”?归结起来,就是要进一步熟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就是要进一步弄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基本道理。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湘潭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红色文化的摇篮”,党史教育资源丰富。这片红色沃土,孕育了伟大领袖毛泽东,走出了彭德怀、罗亦农、黄公略、陈赓、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湘潭这座城市根植了永不褪色、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特别是在长期的革命发展历程中,所孕育形成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宝贵的文化价值、强大的时代力量。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传承弘扬、培树宣传“韶山精神”,不断扩大其影响力、感召力,使之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成为指引和激励人民群众奋勇前行的“火炬”。
弘扬“韶山精神”,须把握一个“心”字。心,就是核心、初心、中心。“韶山精神”的核心就是矢志不渝的政治信仰和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在这一政治信仰和家国情怀的感召下,湘潭这片红色沃土上,许许多多共产党人为革命、为家国、为人民前赴后继,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要在重温党的初心中厚植人民情怀,以百年党史为标尺,用历史的长度量出初心的纯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初心使命化作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的原动力,去夺取新长征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弘扬“韶山精神”,须把握一个“信”字。信,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这在韶山革命和发展历程中体现得尤为深刻。毛主席一家六烈士,以及在反帝反封建、抗击侵略者、推翻反动派、建设新中国时牺牲的无数先烈,其英雄壮举气壮山河、光照千秋,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巨大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读懂百年风雨背后的历史大逻辑,汲取真理力量,为初心溯源,为思想筑基,把稳奋进新征程的“定盘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练就奋进新征程的真本领真功夫。
弘扬“韶山精神”,须把握一个“先”字。先,就是创先、争先、领先。敢为人先是“韶山精神”的一种特质、一面旗帜、一种力量,毛泽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种敢为人先的锐气与意志,穿越革命的烽火,流经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至今仍迸发出浩瀚的实践伟力,凝结着迎难而上的勇毅、化危为机的智慧。进入新发展阶段,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奋勇争先、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弘扬“韶山精神”,须把握一个“斗”字。斗,就是斗争、战斗、奋斗。毛主席指示我们,“与天斗,其乐无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百年党史也深刻昭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奋斗得来的。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更大、挑战更多、任务更重,更要振奋斗争精神、提高战斗本领、保持奋斗姿态,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深化“六个湘潭”建设、打造“四区一地”、全面推进“一六二”工程上勇当开路先锋,奋发有为地书写新时代人民满意的 “赶考”答卷。
上一篇:党史上的今天(第五十六期) | 下一篇:党史上的今天(第五十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