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湘潭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19
“秸秆去哪儿了”系列报道③
喂牛、做草棒、做有机肥……
“90后”退伍军人巧将秸秆分类利用
在湘潭县云湖桥镇向红村定帮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宽敞明亮的高标准储存仓库内,一捆捆秸秆像列兵一样整齐“排列”着。“喂牛,做草棒、草绳、草垫,发酵做有机肥……”在合作社主人熊定帮脑海中,不同品质的秸秆都有一条新生之路在等待着它们。
熊定帮是一名“90后”退伍军人,自幼在农村长大,家里一直从事畜禽养殖。每到稻谷收割时节,在稻田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劳作、玩耍,是他记忆中儿时开心的时光。
退伍后,他进入父亲成立的湖南科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管理自家的猪场和生态农场。“每到稻谷收割的季节,看到村民们焚烧秸秆,天空灰蒙蒙的,我都在思考,自己能干些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熊定帮很想找到秸秆综合利用的“最优解”。
湖南科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态养殖、绿色种植、废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生态型农业企业,年出栏生猪15万头,投入2000多万元兴建了3400立方米的沼气池,建成了治污、发电、产肥、供气及灌溉综合系统,将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种养结合,沼渣有机肥可满足公司220多亩花卉苗木、660多亩水稻、油菜和湘莲种植。
“水稻收割可产生大量的秸秆,猪粪干湿分离后,可将即将腐烂的秸秆垫在下面,铺上粪干,加入生物发酵菌,发酵制作成有机肥,循环用于自家生态农场。”熊定帮在秸秆的深加工和产业化利用上动起了脑筋。他立志成为一名“创二代”,成立了湘潭县定帮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项目,以秸秆综合回收利用及有机肥加工为核心,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链条全领域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为目标。
项目于今年8月动工,总占地面积6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6534平方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储存仓库7000多平方米,购置打捆机5台,自9月15日收集秸秆至今,共收集秸秆142吨。
“一类优质秸秆给大型养牛企业做饲料;二类普通秸秆能做成草棒、草绳、草垫等产品,用于钢材铁路运输、汽车运输等;三类品质稍差的秸秆,用来辅助发酵猪粪、制作有机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肥料。”熊定帮对于秸秆的巧妙利用胸有成竹,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熊定帮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向红村地处湘潭县、韶山市、宁乡市三地交界处,地理优势明显,项目正在按高标准建设功能性厂房、农业生产托管中心办公楼、员工宿舍及其他附属配套建筑,将集中收储三地乃至全省的秸秆,利用闲置耕地种植牧草,引进养牛场、养牛交易市场,并加强与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发展,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全过程探索涵盖农林牧副渔的综合性专业化农业服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上一篇:下摄司大桥,合龙! | 下一篇:【环保微课堂】“秸秆去哪儿了”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