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湘潭日报 集团安全环保部 发布时间:2024-11-18
编者按:
秸秆能去哪儿?金秋时节,对广大农户来说,伴随着丰收喜悦的,还有“秸秆利用的烦恼”。
湘潭是农业大市,秸秆资源量丰富;湘潭地处湘中盆地,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焚烧管理工作,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极为重要。近年来,湘潭市积极探索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路径,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将“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即日起,我们分享“秸秆去哪儿了”系列报道,一起了解湘潭秸秆综合利用特色亮点。
“秸秆去哪儿了”系列报道①
秸秆种蘑菇
让“田间废物”变成“绿色财富”
秋风送爽,阳光正好,湘潭县河口镇双板桥村金色的田野上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这是秸秆为菌子搭建的‘菌床’,我们将菌包栽培后,现在长出了菌丝,11月下旬、12月初就有蘑菇吃了。”10月30日,72岁的冯德明老人在湘潭县高级农艺师邓述东的指导下,观察以秸秆为基料,种植食用菌赤松茸的情况。秸秆种蘑菇不仅让秸秆处理难题有了“新解法”,还能给村民提供生态营养好食材、帮村民环保增收。
湘潭县是农业大县,年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145万亩以上,秸秆资源丰富。为防止秸秆焚烧带来环境污染,邓述东长期致力于“纯稻草农田露天种菇”相关课题研究,在河口镇、射埠镇建立了300亩种植示范基地,推广普及用秸秆种赤松茸,并为700多位农民免费发放赤松茸菌包。
邓述东介绍,秸秆种蘑菇与水稻生产相嵌合,两者可轮作,在水稻收割后收集稻草就地露天种植蘑菇,蘑菇以纯稻草作为基料。“一般农户家有2至4亩田,收割后的稻草,能种1至2分田的赤松茸。如果每户种植1分田赤松茸,全县约50%的秸秆就能得到有效利用。”邓述东说,稻草被菌丝腐化后作为肥料又为来年种植水稻提供有机营养,形成了稻菇循环生态种植高质高效生产模式。
“秸秆就地种蘑菇,40天左右出菇,产期可持续到来年5月,1分田产蘑菇300斤左右,双季稻、赤松茸轮作,每亩田综合效益可达1万元以上。”邓述东告诉我们,一般农户家自种1分田,可自行食用消化,还可送亲友品尝,剩余部分做成盐水菇或干菇保存起来。大户种植实行商业化运作,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打造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开发了赤松茸干片、即食赤松茸、赤松茸面条等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产品不仅打开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销售渠道,更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冯德明种植了10余亩水稻,今年收集稻草后种植了2分田赤松茸,他不时来田里看看他的“宝贝”,对丰收充满了期待。“秸秆种蘑菇,变成好‘宝贝’。”冯德明对赤松茸的口感、种植模式赞不绝口。“免费的菌包,美味的菌子,种起来还不费力,是大好事。”他说,现在再也不烧秸秆了,也没有秸秆可烧了。
邓述东介绍,目前“纯稻草农田露天种菇”已覆盖湘潭县322个村,并在全省每个市州建立推广示范点。他牵头制订的《纯稻草简易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规程》经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发布,秸秆种蘑菇可在全国水稻主产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