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湘潭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24-12-13
在治理后的竹埠港易家坪片区,新建的学校已经开展教学。
初冬时节,湘江边的竹埠港。
蜿蜒小道两旁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花草在微风中摇曳。
“关了化工厂就很少有刺鼻的气味了,用上自来水了,辣椒蔬菜都长得好了……”住在路边的宋端秀,在地坪里悠闲地散着步,“各如今的日子过得哩!”今年80岁的宋端秀,已经在竹埠村生活了62年,见证了竹埠港的变迁。
在她的记忆里,十几年前的竹埠港因化工产业的污染而“寸草不生”。她介绍,那时候,空气中整天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辣椒树都不结辣椒,豆角也长不大,井里的水总有一股怪味……刮风的时候,所有窗户关起来都没有用。”
宋端秀家早已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竹埠港毗邻湘江,水运便利。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这里曾是湘潭市精细化工产品的主产地,在上世纪80年代被国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曾是湖南乃至全国最具活力的化工生产片区之产业化一。到了2011年,竹埠港有28家企业,年工业产值达到45亿元,税收1.12亿元,是湘潭经济的“肱股之臣”。但伴随着化工业的蓬勃发展,污染也随之而来。
曾有当地居民向媒体反映:“以前的竹埠港是‘毒区’,没看到过绿色,竹子、樟树都熏死了……”
2014年,湘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省委、省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坚决全面关停辖区所有化工企业。同年9月30日,竹埠港老工业区28家企业全部停产,实施搬迁。但由于长期的化工生产,竹埠港老工业区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中含镉、锰、铜、铅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进一步摸清污染情况,为后续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2018年4月,湘潭市岳塘区环境保护局(现湘潭市生态环境局岳塘分局)通过委托招标,邀请中国环科院、湖南省环科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联合对竹埠港老工业区进行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风险管控,开展现场采样调查工作,并分竹埠、双埠、易家坪和电化厂四个片区,分别编制评审完成了场地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了竹埠港老工业区风险管控技术方案。
其中,易家坪片区是竹埠港区域规划为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按照治理方案明确的具体措施,湘潭市采取将表层污染土壤清挖转运进行修复和集中填埋,再覆盖清洁土壤的方式进行治理。2020年11月15日,该地块治理修复工程通过了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效果评估审查。
规避了污染的风险,易家坪片区也迎来了“新生”。如今,一栋栋现代化的教学楼在这里拔地而起,竹埠港实验中学和湘潭博纳高级中学相继建成招生,1000余名师生在这里安逸地学习生活。
曾经的“毒区”,蜕变成“绿洲”,化工企业留下的污染已慢慢消逝。“现在我的菜都长得极好的!”宋端秀老人笑声洪亮,传递着内心的满足与喜悦。